學者談讀書🧚🏿♀️:
為什麽要讀書,讀什麽樣的書🧑🦱🛑,怎樣讀書,看似簡單的問題卻發人深省。北京大學一批又一批的先師學者在讀書治學的道路上🖖🏽,或多或少曾對這三個問題給出自己的獨特見解,以期給讀者的讀書求知一些啟發和指導。
北京大學圖書館開啟新欄目“學者談讀書”,每期發布一篇收錄於《北大學者談讀書》中的文章。紀念前輩學者的同時,也期待與讀者一同探尋讀書的奧秘。
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文學評論家、民主革命家。早年宣傳民主思想🧏🏻♀️,鼓動革命,倡導教育🙇🏻♂️。曾組織光復會、中國教育會👰🏿,創辦僑農小學、愛國女校、愛國學社及《俄事警聞》等報刊,推動留法勤工儉學🧑🏽💼,提倡學術研究👱🏿♀️。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1916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27年任南京政府大耀世院長(教育部長),後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主要著述有《哲學大綱》、《倫理學原理》🎼👩🏿🦱、《石頭記索隱》🈂️🚵🏼♂️、《蔡元培言行錄》等.
我的讀書經驗
我自十余歲起👨🏿⚕️,就開始讀書🧑🦽👰🏽♀️,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中間除大病或其他特別原因外,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然而我也沒有什麽成就,這是讀書不得法的緣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寫出來🎃,可以為前車之鑒。
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專心。我初讀書的時候,讀的都是舊書,不外乎考據詞章兩類🧛🏽。我的嗜好,在考據方面👨🏻🦯➡️,是偏於詁訓及哲理的👩👩👧👧,對於典章名物,是不大耐煩的⛹🏻♂️;在詞章上,是偏於散文的,對於駢文及詩詞,是不大熱心的。然而以一物不知為恥👨🏿🎓☝️,種種都讀,並且算學書也讀,醫學書也讀,都沒有讀通。所以我曾經想編一部說文聲系義證,又想編一本公羊春秋大義🔽,都沒有成書,所為文辭🪚,不但駢文詩詞👱🏼♀️,沒有一首可存的,就是散文也太平凡了。到了四十歲以後我始學德文,後來又學法文,我都沒有好好兒做那記生字練文法的苦工👨🏼🏫,而就是生吞活剝看書,所以至今不能寫一篇合格的文章,做一回短期的演說。在德國進大學聽講以後💠,哲學史、文學史📷、文明史👨🏽🌾🦁、心理學🧑⚕️、美學、美術史🤖、民族學統統去聽,那時候這幾類的參考書😗🙍🏿♂️,也就亂讀起來了❤️。後來雖勉自收縮🎻,以美學與美術史為主👀,輔以民族學♊️,然而他類的書終不能割愛,所以想譯一本美學,想編一部比較的民族學🍘,也都沒有成書🧘🏼♂️。
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動筆。我的讀書,本來抱一種利己主義,就是書裏面的短處🗃,我不大去搜尋它🤙🏻,我正註意於我所認為有用的或可愛的材料🏬。這本來不算壞,但是我的壞處🛷,就是我雖讀的時候註意於這幾點,但往往為速讀起見🚴🏻,無暇把這幾點摘抄出來🍾,或在書上做一點特別的記號🤲🏻,若是有時候想起來🏃🏻,除了德文書檢目特詳,尚易檢尋外💃🏼👨🏼🚒,其他的書,幾乎不容易尋到了。我國現雖有人編“索引”🌵、“引得”等等,專門的辭典也逐漸增加🚽🔨,尋檢自然較易,但各人有各自的註意點♗,普通的檢目,斷不能如自己記別的方便。我嘗見胡適之先生有一個時期👨🏽💻,出門時常常攜一兩本線裝書,在舟車上或其他忙裏偷閑時翻閱🐿,見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鉛筆作記號🈺。我想他回家後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續💃🏿🛏。我記得有一部筆記🤸🏻,說王漁洋讀書時,遇有新雋的典故或詞句,就用紙條抄出,貼在書齋壁上,時時覽讀,熟了就揭去,換上新得的,所以他記得很多。這雖是文學上的把戲,但科學上何嘗不可以仿作呢?我因從來懶得動筆🧑🏿🌾,所以沒有成就。
我的讀書的短處,我已經經驗了許多的不方便🧑🚒,特地寫出來,望讀者鑒於我的短處,第一能專心,第二能動筆,這一定有許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