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網站xml地圖
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工作動態

“雙高計劃”後半程:怎麽建?怎麽評?

發布者:質量部   發布時間:2023-03-16   閱讀次數:5304

近期,教育部、財政部公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中期績效評價結果,197家建設單位中有160家建設單位評定為“優秀”,這標誌著我國“雙高計劃”經過三年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在新的節點,如何總結過往建設經驗,發現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思考終期評價工作重心,將成為“雙高計劃”後期推進的重要發力點和關鍵點。


從理念到行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教育的方向引領

經過三年建設,197家建設單位不斷強根基、揚優勢,圍繞十大核心任務,基本實現了“建設時間過半、經費使用過半、任務完成過半、目標超額達成”的中期建設目標,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是將加強黨的建設作為發展改革頭號任務,形成並鞏固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大黨建”發展格局。建成國家級黨建工作標桿院系18個,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213個。深入實施“三位一體”思政教育紮根工程,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形成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120余個。

二是以人才培養、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專業群建設、雙師隊伍建設為項目核心。197家建設單位主持和參與1420個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和385個行業標準建設,入選4個全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建設145個省級及以上協同創新中心、99個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253個高水平專業群形成組群模式適配化、運行成效多元化、資源整合高效化建設生態。引進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行業教指委委員、博士、技能大師、技術能手、行業領軍人物等高層次人才6846人,共形成221個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32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三是著力提升校企合作、社會服務、學校治理、信息化、國際化等建設水平。先後培育了576個省級以上產教融合型企業,建成生產性實訓基地200個、高水平產教融合示範基地104個。建設單位將“雙高計劃”建設任務融入鄉村振興、對口幫扶等國家戰略之中,取得明顯成效。完善了以章程為核心的現代職業學校製度體系,形成學校自主管理、自我約束的體製機製,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信息化基礎設施日漸完善,師生信息化素養得到較大提高,數字資源內容不斷豐富,137家建設單位獲批“國家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職業教育的“中國品牌”“中國模式”逐漸形成,197家建設單位與74個國家建立了合作關系。


從實踐到實效:把“破圈引領”作為後半程建設發力點

“雙高計劃”雖然在中期績效評價中呈現出高完成度的優異成績,但在強化區域統籌推進、凸顯院校辦學特色、優化評價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挑戰。後半程的建設中心,應當結合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在高質量完成“十大任務”基礎上,貫徹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三教”“三融”,並在《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的“一體兩翼五重點”方面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因此,後半程不僅要從實踐到實效,更要進一步提升格局,從“圈內示範”向“破圈引領”發力,進一步聚焦難點、凸顯亮點、提升影響力。

以高質量黨的建設把握好“雙高計劃”建設方向。進一步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課程思政價值引領、思想政治隊伍建設等關鍵環節,探索具有理論支撐的黨建引領新範式,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實現兩大建設目標,強化“雙高”院校人才培養和技術服務能力。在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方面,要進一步處理好標誌性成果與整體建設成效之間的關系,從而發揮高標準引領、強類型特征、高質量改革、高效能產出的功能。在打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方面,要找準平臺的建設定位,明晰建設路徑,提升建設效益,與重點專業群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形成合力,由強建設轉向見成效。

通過四項核心抓手,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的契合度。專業群、師資隊伍、校企合作和社會服務是“雙高計劃”建設的核心所在,以專業群為基本載體、以師資隊伍為主體地位、以校企合作為推進主線、以社會服務為內在動力,在“一體兩翼五重點”建設中,匯聚產教資源,為區域、行業提供穩定的人力資源和技術支撐,在服務形式、服務機製、服務體系上全面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

夯實三大關鍵環節,緊抓以中國標準和世界貢獻為主的創新發展機遇。提升學校治理水平,要立足學校的發展目標確定綜合改革的主要內容和具體改革任務,從而形成有效的基層組織和結構優化。提升信息化水平,關鍵在於推動學校信息化建設由“建平臺”向“見成效”轉變,重塑信息化的學校教育形態,打造智慧校園的辦學新生態。提升國際化水平,要把握好後疫情時代的國際合作窗口期,著重解決創新性不足、國際交流深度不夠等問題,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指導,提升院校的國際化水平,打造一批國際化名校,形成一系列中國標準、中國模式、中國方案,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從績效到成效:以三大核心為“雙高計劃”終期評價重心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雙高計劃”後半程評價著力點,一定要著眼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的長遠目標,在評價導向、評價核心、功能定位方面進行優化。

以“成效評價”作為終期評價的目標定位。緊緊圍繞總體建設水平、成長提升度和可持續發展三個核心維度,以項目建設的“投入—過程—產出—成效”為邏輯主線,既要圍繞現實目標的達成,還應註重潛在目標的實現,在績效管理的基礎上補充效能評估。在基礎評定方面,強調辦學方向明確、基礎建設紮實、保障措施健全、政府投入到位;在核心評定方面,強化指標達成度高、管理與運行機製完善、育人成果突出;在效果評定方面,突出經濟貢獻大、服務能力和建設成效顯著、示範效應明顯;在增量評定方面,註重建設單位自身的辦學特色、文化特質與創新模式,既要彰顯建設單位的絕對優勢,更要突出建設以來的相對增量。

以四大核心作為終期評價的突破路徑。一是註重社會效益如何體現。完善“統一基線+特色發展”的多元化社會效益評價指標,按照“業財匹配”原則,實行分層分類評價、持續性等質性跟蹤評價,定期召開社會高認可優秀案例推介和交流會。二是註重區域製度如何落實。加大教育改革關鍵製度的創新力度,加強各省份跨區域、跨領域高層次平臺的績效與質量分類評價,建立省際間督導評估協調、溝通機製。三是註重未來發展如何可持續。建立多元合作機製,以“特色+專業+平臺+激勵”優勢多途徑內培外引高水平雙師隊伍,以發展性評價賦能學生成長,註重崗位與學生成長匹配度。四是註重未來發展如何高水平。重點在於堅持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強化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推動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管理職責,引導職業院校舉辦方不斷加大投入,深化辦學體製改革和育人機製改革,全面提升辦學質量,促進職業院校形成更加完善的治理體系,更好服務高水平發展、促進高質量就業。

以診斷服務作為終期評價的核心宗旨。一是進一步豐富評價主體。一方面要以政府部門為核心,對“雙高計劃”投入產出效益進行評價;另一方面要以企業、學校、社會、教師、學生等為主體,多維視角形成診斷。二是以專業群為基本單位進行分類評價。通過對標誌性成果、核心建設成效等的評價,構建對接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社會、創新生產技術等分類維度,既形成不同建設類型的橫向比較,又形成各專業群的建設畫像。三是建立實時跟蹤的“雙高計劃”大數據平臺。通過過程監督、過程改進、過程預測、過程預警的全過程評價,對“雙高”院校的辦學水平、教學質量、社會效益進行全周期監督管理,依靠“數據畫像”“數據追蹤”“數據驅動”等技術實現“雙高”院校辦學全過程的數字化管理。四是發揮過程評價的診斷反饋。強化評價結果的運用,科學引導大眾理性看待和正確使用評價結果,既要重點看“中期評價”整改效果,更要兼顧發展“方向標”導向;既要對接本輪建設情況評價,更應當對接新一輪的遴選,起到“吹風”“預熱”目的。

作者:劉曉系浙江工業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耀世副院長,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庫——職業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來源:《中國教育報》2023年3月14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