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把中國共產黨經過百年奮鬥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言簡意賅地歸納為“十個堅持”,分別為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於鬥爭、堅持統一戰線和堅持自我革命,提出作為黨和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並在新時代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認真學習“十個堅持”,能夠領會到每項“堅持”都意味著一種特定的“力量”,例如“核心力量”“真理力量”“精神力量”等,正是這些特定的力量匯聚成貫穿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程的偉大力量。鑒於此,要深刻把握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的歷史經驗,全面把握黨的偉大力量從何而來,我們就要深入探討這些特定“力量”的內涵與特征,以及它們是怎樣匯集成為黨的偉大力量的。
根據“十個堅持”各自蘊含的特定力量所呈現的狀態與特征,可以把它們分為三類力量,即結構性力量、系統性力量和過程性力量。其中,結構性力量主要是指系統結構中的一些關鍵要素所呈現出的力量,系統性力量主要是系統內外諸多要素之間的聯動關系所湧現出的力量,而過程性力量主要是指在奮鬥歷程中能夠確保上述力量持續爆發的力量。三類力量相互嵌入,有機地構成了一個強大的整體性的動力系統。
首先,結構性力量主要體現在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這三條經驗分別蘊含的“核心力量”“根基力量”和“真理力量”之中。這三種力量展現了黨三個關鍵要素“組織”“根基”和“思想”所承載的偉力。其一,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這種核心力量源於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先進性特征,即通過先進組織體系的建構使政黨、國家與社會整合有力,使得國家能力均衡發展。因此,歸納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以及“百年奮鬥取得的偉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這些寶貴經驗。由此,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其二,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這種人民至上觀,在更高的層次上強調了人民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正是在這種唯物史觀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密切聯系群眾,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這也是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更是明確了“人民至上”的基本定位,突破工具理性的局限,把人民當作目的,看作江山本身,是黨的根基力量。其三,堅持理論創新,目的是要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毛澤東同誌發表了《反對本本主義》,實則是倡導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張。真理力量必須通過理論的不斷創新才可以得到真正發揮。因為理論創新就意味著對指導我們各項工作的理論框架進行不斷優化和完善。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完成一項項艱巨的歷史任務,就是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中發揮了真理的力量,並且在百年奮鬥的歷程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飛躍。事實上,這些結構性力量有機統一在實踐中,並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其次,系統性力量主要體現在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和堅持統一戰線中所蘊含的“自己力量”“前進定力”“攜手前進的力量”和“團結的力量”之中。這些力量所呈現的是在夯實自己力量基礎上,激發與實現更大範圍或圈層的系統要素的聯動力量。其一,堅持獨立自主,要求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這既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也是黨百年奮鬥得出的歷史結論。正是堅持獨立自主,我們才可以去走自己的路,才可以探索並形成符合中國實際的正確道路。其二,堅持中國道路,是黨和人民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表明是依靠自己力量才做到的,同時體現了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不斷實現共性和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這塑造了黨海納百川的博大情懷,也鍛造了黨把中國發展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堅強意誌。其三,堅持統一戰線,旨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鬥的力量。百年黨史已經證明這是黨克敵製勝的重要法寶,也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新時代更要在理念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行動上促進大團結大聯合,實現各種關系和諧、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齊心協力的局面。其四,堅持胸懷天下,體現為黨始終以世界眼光關註人類前途命運,堅持主持公道、伸張正義,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我們在秉承“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念,扛起大國責任和擔當的同時,也要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同時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可以說,這些系統性力量以一種“內定外聯”的方式實現積極的更大範圍的跨越系統內外的力量聚合。
最後,過程性力量主要體現在堅持敢於鬥爭、堅持開拓創新和堅持自我革命這三條經驗所蘊含的“精神力量”、“不竭動力”和“永葆青春活力”之中。這三種力量體現了過程性的特征,確保了上述的結構性力量和系統性力量能夠持續爆發並且歷久彌新。其一,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是黨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理性和情感要轉化為行動,必須要經由精神力量這個環節來獲得動力。敢於鬥爭,呈現的就是黨的強大的精神力量和主觀能動性。因此,不管多麽艱難,黨總是能夠做到絕不畏懼、絕不退縮,不怕犧牲、百折不撓。其二,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開拓創新是全方位的,涉及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文化創新等,並且這些方面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開拓創新本身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在守正的同時盡量釋放黨和全社會開拓創新的活力。其三,自我革命精神是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大支撐。黨的偉大就在於保持承認並改正錯誤的勇氣,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是將自己也列為敢於鬥爭的對象,敢於刀刃向內,敢於刮骨療傷,敢於壯士斷腕,從而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顯然,這些過程性力量釋放的是源源不斷的由內而外、全面發力的內驅動力。
綜上所述,“十個堅持”蘊含了十種特定力量,將它們劃分為結構性力量、系統性力量和過程性力量並加以闡釋,有助於我們以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方式,全面深刻地領會、把握中國共產黨偉大力量從何而來的問題。在實踐中,這些力量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發揮著整體性的作用。
(作者為浙江傳媒耀世社會治理傳播研究所所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