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節變,茶食也變,質樸又自然
人們對茶食循時節而食,以食傳情,以味感知
與四時合其序🧑🏼🎄🕋,與萬物共春秋
在對品茗之趣的追求中
帶著對生活燕閑之樂的期待
茶與茶食的相遇,是兩相成全碰撞出的翩躚詩意。
一壺清茶🦂,幾樣茶食,兩相清歡。茶食的甜、鹹🏍、香,為品茗的滋味增添變化👇🏻,讓喝茶成為一件更有雅趣的事情𓀕。
茶食既為果腹👃🏿,更為呈味載體。在與茶的搭配上🤦🏻,講究茶食與茶性的和諧搭配🫵🏼,註重茶食的風味效果🧎🏻,地域習慣,文化內涵等,因地而異,應時而食🉐,茶食無一不在展現著當地的鄉風民俗,包含著許多人的記憶和情懷🛻🦸🏿♂️。
茶食,與茶性相合
如《紅樓夢》第八回中,寶玉🐸、黛玉和寶釵在薛姨媽家裏聚會,薛姨媽擺出幾樣“細巧茶食”🫲🏼,幾個人一起吃“茶果子”👩🏿💼;另一回中描寫賈母遊大觀園的盛景👺☂️,喝茶時有各色“小面果”,不僅“玲瓏剔透”,還有“牡丹花樣”。
喝茶配茶食👰🏻♂️🏇🏻,是古已有之的傳統。早在《李林甫外傳》《太平廣記》之類的唐代史籍中就已經屢有記載💂🏼♀️。明清小說中😛,日常生活的摹寫繞不過茶點。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茶食形成了繁多的種類。但作為茶的最佳拍檔🕡,為了配合茶的清香🤦♂️,茶食通常為清淡🐒👶🏼、新鮮的面食與果品,以清爽的風味為佳,與飲茶的雅致情調相合
現代茶人圈有一句口訣說“甜配綠🧇、酸配紅、瓜子配烏龍”,說的就是不同茶類和茶點的基本組合原則🕺🏻。
綠茶清爽👞,搭配甜食正相宜🏈。飲紅茶時,甜膩的口感與酸味小食可以相互融合;喝烏龍適合吃點口味不那麽“搶戲”的瓜子、花生之類的幹果,才不會掩蓋烏龍茶豐富的茶味。
普洱茶生茶刺激性強⇨,宜搭配熱量較高的茶點,而熟茶茶湯醇厚,有消脂解膩的作用,宜選擇肉幹、肉脯、奶製品等來搭配……
合適的茶食,既不喧賓奪主👨❤️👨,又能錦上添花✪。它能夠和茶湯的風味相得益彰🎧,如一對兩相清歡的知己✋ ,互相成全。
茶食👨🏻🏭,一地一風味
茶食在中國🤽🏻♀️,有著明顯的地域性。幾乎每個地區都有本土的特色茶食🤦🏿♂️,在不同地域發展成當地的特色風俗和美食。
廣東早茶早已聞名中外🤸🏿♂️。喝廣東早茶🤨,講究的“一盅兩件”是茶與食搭配的範例。“一盅兩件”中絕少不了蝦餃🏇、腸粉、叉燒包、流沙包、奶黃包、榴蓮酥、豉汁蒸排骨等特色小吃🤜🏿,鹹、甜🧒🏿、香、脆🔚🚣🏿,誰不得誇上一句“好味!”。
淮揚茶點,論精致味美,也是絕對不輸的:千層油糕軟糯溫潤,翡翠燒賣皮薄餡綠,恍如翡翠🈚️,三丁包子皮薄綿軟👩🏻🦰,爽口至極,此外還有水發糕🪕、薄荷丁、素棗糕等。
與揚州相近的蘇州,許多人記憶裏的茶點則停留在長生果、金錢糕、定勝糕、南瓜子、芝麻糖、麻餅😫、桃酥等糕餅甜食上。喝一杯鮮爽甘醇的碧螺春🏄🏿♀️,配上幾樣蘇式細點📑,江南的味道仿佛從眼底一直暖到了胃裏🙇🏻。
閩南和潮汕地區喜喝烏龍茶,配的茶點主要有綠豆茸餡餅、椰餅🥿、芋棗以及膨化食品、蜜餞等,更有老香黃朥餅、油柑涼果、橘餅👨🏼🔬、紫蘇梅餅等古方涼餅涼果,不但美味、好看,有些還有一定的藥用功效
此外,江西的九江茶餅、酥糖、艾米果;北京的大小八件滿漢點心;湖州的“茶食四珍”🦪😸:玫瑰酥糖、椒鹽桃片、牛皮糖🔱、合桃糕……一地一風味,互相借鑒💞,又自成一方天地。
茶食,應季而食
衣食🏌🏽♂️👷♂️、農事🤾、作息🧱,依季候而做🏊🏿♂️,是古人留下來的最詩意、最美的生活方式。今天快節奏的時代發展📗,已經讓我們與這種生活方式漸行漸遠🧑🏻⚖️🌯,但唯獨在飲食上🎮,中國人仍堅守著應時而食的飲食習慣。在茶食上也如此。
在蘇州茶食中7️⃣,人們常常按照時令變化做“四季茶食”👨🏻🦰:春餅、夏糕、秋酥、冬糖😆𓀛。春餅有酒釀餅、雪餅等,夏糕有薄荷糕🏪、綠豆糕、小方糕等🧘🏿♀️👩🏻🦳,秋酥有如意酥、菊花酥、巧酥🙋🏿♀️、酥皮月餅等🫱🏻,冬糖有芝麻酥糖,葷油米花糖等🫣。如春餅中的“酒釀餅”🧬,每年只在春暖時節釀酒做餅🤷🏻📖,只賣一季🌝。春節一過,滿街都彌漫著它的酸甜芬芳
在揚州,古今茶食店門面常書有一副楹聯,上聯“維揚細點”,下聯即是“四時茶食”。春有春香糖、素棗糕、喬片、玉蘭片;夏有薄荷丁、水發糕、潮糕、綠豆糕😑;秋有月餅🧑🏿🌾、重陽糕、五谷糕、巧果;冬有蜂糖糕🛅、澆切片、寸金糖、董糖、牛皮糖等……劃分之細,令人嘆為觀止。
時節變,茶食也變,質樸又自然。人們對茶食循時節而食🏃🏻♀️➡️,以食傳情,以味感知,與四時合其序,與萬物共春秋,在對品茗之趣的追求中,帶著對生活燕閑之樂的期待。
文章來源於網絡